她說:「我習慣吃山地飯! 」沒有說習慣吃餐廳
這件新聞在網上流傳, 我今天才看見這畫面。但媒體誤解了她的意思, 請再聽一次, 她沒有說: 「我習慣吃餐廳。」她說的是: 「我習慣吃山地飯。」
我們原住民說的山地飯是大鍋稀飯或是地瓜絲煮稀了加山野菜再灑點鹽即成, 沒有野菜用青菜替代就好。可是媒體將" 山地飯" 聽成" 餐廳飯", 真是天壤之別 !
真正的問題是便當的份量太多, 我想"減少當便數量"應該比較正確, 肚子餓了當然什麼都得吃, 台灣人的愛心滿滿, 可能在廣大混亂的災區, 物資沒能平均分配, " 席桌"的確看起來是嫌過份了, 在我的村子, 聽媽媽說, 有人送泡麵時, 一下子就發光了, 所以先分給小朋友, 大多數人都分不到。
或者因為物資集中在重災區, 因此食物過剩, 這本來不是災民的問題, 是分配的問題, 只要減少份量就好, 可是媒體不該將事實渲染成" 災民糟蹋了別人的愛心" , 這不符合真相, 把" 山地飯" 說成" 餐廳" 令人覺得" 居心叵測", 災民這樣說並不是嫌人的愛心, 只是在告訴記者, 她習慣吃" 山地飯" , 不喜歡吃便當, 媒體有必要將如此單純的回答變成災民不思感恩嗎? 任何到過部落的人一定會有一個印象, 原住民一般說話都非常直接但沒有惡意。也許記者沒聽過山地飯 而誤聽為"餐廳飯" ,可能記者也不是故意的。
請再看一次, 再想一次, 媒體可以將幾個畫面, 幾句話剪接成一個新聞, 有時可能帶著他的偏見。
往往一件事或一句話的好壞, 是由觀察者的心態決定,透過墨色眼鏡看見的事物必然失真, 一個人要看到惡, 就可以在蛛絲馬跡中找到所有的證據証明惡存在; 同理, 要看到善, 也可以在相同的場景, 輕易剪接幾個鏡頭, 幾句話, 完成一個結果完全不同的新聞。
我只是看不出本來很簡單的事件郤製造這種聳動的新聞對台灣的大環境有什麼好處 ? 尤其在我們艱困的時候。不是災民固然可以斜眼睥睨, 但是, 天災頻仍的這些年, 誰都說不準, 誰會是下一個災民 ? 我們照顧受難的人, 下一次也會有人照顧我們。
請再看一次, 再想一次, 謝謝 !
以上轉貼自 我的家鄉在娜魯灣
相關內容部落格文章是"山地飯"不是"餐廳飯"~還是有點氣!
話說臺灣的媒體,果真就如我之前所預想的,還是一樣,編導新聞,"難得"的社會責任,公理正義,保質期最多十天不到!
耳背把山地飯聽錯還打上字幕變成餐廳?!一定幫很多不用腦看電視的人長了很多滯識吧!?
總編輯&主播都該去檢查耳朵,順便看看精神科與心理醫生,這樣播新聞,居然還開好幾臺輪播咧!!!
王氏又增公會從美國分你or妳多一點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