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角七號""無樂不作到國境之南"的觸動到765萬人決定之BOT案的傷痛

2008101120:32

 

-我的海角七號》螺絲釘也會變星星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88 期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4441&p=1
作者:王茜穎

    
  「海角七號」裡的失意警察、老郵差、喪志主唱、小米酒業務員、修車行黑手和單親小學生,在故鄉共譜夢想。(攝影●果子電影提供)
   
一部電影,譜出台灣人的希望與寄託,有人說:「海角七號」是一封給台灣的情書,讓人相信,小人物也能發揮改變的力量,照亮黑暗。


一個愛上公園的小鎮醫檢師、一個扛起十六個孩子養育責任的舉重教練、一個將人生的四分之三奉獻給台灣這塊土地的外國人,還有一位休假期去支援抓毒犯,卻被石頭砸死的警員。他們,是台灣的特例嗎?

從統計看來,他們好像是特例。

我們隨機研究了九月十日與九月十一日,四大報(《中國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自由時報》)的前三版要聞、焦點新聞版,想了解每天台灣人接觸到的負面新聞比率有多高?

統計顯示:這些重要版面,平均負面新聞的比率高達五六%;這數字是正面新聞的五倍。

台灣有這麼負面嗎?即使你不想看,每天新聞頭版都有壞消息等著你。政治貪腐、經濟迭創新低……,都是事實,但我們不禁追問:這是台灣的全貌嗎?真正的台灣是什麼面貌?

我們嘗試要找出答案。

在一堆負面新聞之外,各種版本「海角七號」正動容上演

...省...................略...................................略.....................................................................

「我喜歡彩虹,因為彩虹的意義真的很漂亮。你怎麼肯定未來一定會有彩虹?搞不好一個大太陽來把你燒掉,或是一陣雨把你熄掉,但是因為你有夢想,你覺得那個夢想,那個彩虹,你總是要追逐。哪一天太陽跟雨可以同時並存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彩虹出現。」魏德聖在拍攝「海角七號」時,也以彩虹做為隱喻。

在「海角七號」電影裡的人物,「也許大家只看到(他們)墮落的那一面,壞脾氣的那一面,貪婪啦、色瞇瞇的啦、老頑固啦,每個人那一面小奸小壞,」魏德聖說,剝開這些小人物的外表後,原來他們這輩子都在追求一個上台的機會,也就是實現自我的機會。

蕭美君分析,現代社會把人都變成螺絲釘,所以,以為自己脫離了機器,什麼都做不到。而現在,螺絲釘的惡夢來臨,機器失靈了。但即使螺絲釘的內心也有屬於他的價值、他的夢想、他的一點點力量。有了方向,螺絲釘也能發揮改變的力量,成為黑夜裡的點點星光。

有一天,當星星滿天的時候,黑夜也會變成白晝。

---------------------------呆胞分隔線----------------------------------------------再看以下另篇報導---------------------

海角七號獲得的票房成績與普遍好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15/today-life9.htm
《星期專訪》魏德聖︰海角七號 看見國片的彩虹
 
 
記者藍祖蔚/專訪2008-9-15


七封來自天涯的情書,想要寄給屏東海角的戀人,訴說五十年的相思情,卻有如一把火,意外在九月天燒遍台灣城鄉,引發了許久未見的觀影熱潮。


台灣電影低迷多年,一位才卅九歲、才拍了第二部劇情長片的台灣導演魏德聖,舉債三千萬拍出了新片「海角七號」。沒有大卡司,沒有大特效,靠著動聽的音樂和動人的劇情,不但贏得台北電影獎的百萬首獎,更在全台灣連演了四星期,如今票房已突破了六千八百萬。


「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魏德聖導演引用了電影中最精彩的一句對白,總結他對台灣影迷的感謝:「我相信大家在電影中都看見了希望。」


簡單故事 喚回觀影的感動


問:《海角七號》的火苗,從網路起燃,短短一個月內迅速蔓延全台,你如何看待這股「海角」現象?

.........................省...........................................................略.............................................

問:於是你從台灣歷史切入,選擇了日僑遣返的歷史時刻做為電影出發點,再以五十年後的情書做為終結。


答:對,歷史上你很少看到一個時代是這麼平和結束的,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各地的日本人都落荒而逃,被打著轟著趕上船,東北如此,韓國亦然,只有台灣的遣返是和平落幕的,為什麼?日本殖民台灣五十年自然是原因之一。


另外,則是台灣人和日本人一直維持一種有愛有恨,卻又不知道該愛或恨的矛盾情緒,後來研究歷史才知道,統治台灣的主力是日本海軍,接受過民主思潮,其他地區則是出身武士家族,粗暴殘酷的陸軍,日本人其實是把最有訓練的軍隊派駐在台灣的,因而有了一些愛恨夾雜,難以分辨的情緒,所以《海角》就回到歷史的原點,回到一個分不清愛恨與遺憾的歷史時刻。


國片再起 希望囧男孩大賣


問:《海角》帶來的最大改變其實是信心回來了,創作者有信心拍新片,觀眾也對台灣電影有信心,投資金主也如此吧?


答:差別真的很大。《海角》籌拍前,遇過很多挫折,最明顯的是當我們列舉《練習曲》、《刺青》、《宅變》這些國片票房為例,預估自己的票房潛力,希望說服金主投資,常被人家說那只是特例,不適用於《海角》。


如今《海角》破了六千萬票房,我也不希望被人家說成是政治渾沌,經濟低迷下的「特例」,所以我格外希望《囧男孩》也能大賣,其他影片也一波接一波,國片才能活絡。


問:《海角》對於台灣現狀有很多不露痕跡的批判,讓很多人看了心有戚戚焉,但是你無意陷溺在單一議題上,點到就好,反而讓點出的話題更在觀眾心中發酵,更有意味?


答:山也BOT,海也BOT,到處都BOT的口白,那是一種台灣現象,真要批判,其實是批判不完的,電影就是電影,一切還是要以戲劇為依歸,我一直覺得一兩句最生活化的語言,才是最有力的語言,不需要重複一直講。


例如《賽德克巴萊》的結局是最後平定霧社事件的日本將軍面對著滿山櫻花,他沒有向自盡的賽德克武士致敬,也沒有炫耀自己的戰功,只輕輕說了一句:「為什麼我會在遙遠的台灣山區,看到了日本帝國已經失落百年的武士精神?是不是這裡的櫻花太紅了?」


櫻花是日本國花,綻放與豔麗就是武士精神,但是台灣的櫻花卻是更豔紅的,一句櫻花太紅的歎息,可以帶給觀眾極多的想像空間,這就是我最嚮往的藝術境界了。


問:《海角》改變你的人生腳步,成名之後,最不習慣的是什麼?


答:竟然要我穿得漂漂亮亮地去時尚走秀,我覺得自己穿上西裝,簡直就像笨蛋,完全不搭調。我不是名人,也不想做名人,我是個活在戰場上的人,不需要給我一個歡呼的舞台,我只想另外去開發新戰場,我已經懇求《海角》的公關,所有活動安排到九月底,十月開始就該讓我去籌拍《賽德克巴萊》了。

---------------------------呆胞的分隔線-----請大家點網址看以上兩篇的全文---------------------------------------

 

呆胞的野人獻曝:
首先,商周現今的態度(欲蓋馬的彌彰?!)對照大選前可說是完全的兩極化;或該說未確定"馬"上時,負面台灣景氣誇張的程度請大家自行回憶,而今才想起該要激勵鼓舞"正面思考的力量"@@與馬的"風雨生信心"可有雙簧相聲的意味?!

當然,其他統媒或馬屁媒體的多套標準也不遑多讓...仍是一股勁的檢討,如抄家般的批扁,似乎只要能把扁或扁家的人弄進監牢就能挽救經濟?!能激怒陳醫師就能振奮民心?!

政權似還沒輪替?!執政的總統還是扁?!台上第二線的只是"先生"?!?@@

 

 

回主題:已經有許多前輩網友在各自的部落格裡介紹過本土電影"海角七號"帶來的感動,呆胞是上星期才看過的;實在對不起導演,但因為在中國這黑心國家要看正版實在困難,又期待得忍不住才買了盜版光碟,回國後一定會上電影院補救,請魏導原諒!!!

 

 

當天看完後就有衝動想寫些什麼,但思路似乎還沒理清,才在這兩日看了

無諍金剛 國境之南

 雲程的雙魚鏡 非影評亦影評:《海角七號》

兩篇好文才有些豁然開朗

 

 

"海角七號"~~~對總懷抱大中國情懷或仇日迷思的人來說,也許是庸俗低下的,中國背景的"色戒"才是唯美?!但呆胞還沒欣賞過@@只是前些天好像有"影"過哪個教授對"海角"的批評文章吧@@

 

而呆胞以為,以"中華台北人"他們的思維,是看不明白"海角七號"帶給台灣觀眾的感觸所在,也許該言重些形容>>>不屑是吧!?

 

台北(中國城的"高"人)開到恆春(民間地方的"俗"人)的遊覽車是過不了阿嘉騎車飛奔而過的拱門(低頭?!身段?!意識?!),劇中的那飯店也應該不是只有那條路才能到.......
會接著阿嘉憤慨狂飆而過的場景,不知是否為魏導無意或巧妙安排而凸顯的反差效果,加上友子與司機"能過與不能過"的爭執......

 

想起馬的longstay與電影裡友子"被迫"留在墾丁各自的改變~~~顯然是非常不同的@@


 

最末那段演唱>>>兩回"不用緊張!怕什麼!?"與"茂伯對阿嘉說:你拿這支!"

如此未事前練習與安排的演出卻獲得滿堂彩與安可的呼聲...我除了感動還想到什麼?!很多很多..............


 

中間與後續的情節橋段場景裡,導演安排的應當也有其"意識傳達"的意味,也就看每個人的"觀看思考"角度去觀想,畢竟一樣的米可養百樣的"心"................

 

 

呆胞還納悶影片其中兩點:
<1>阿嘉與友子當晚激情過後,清晨時阿嘉與友子搶被子還持續了幾次,加上後來在練習室前耍酷裝傻的樣子(耍酷其實已失自信,還靠女主角幫忙找回)>>>導演對阿嘉個性的安排讓呆胞聯想~是意味台灣人害羞?是自私???或是不敢承擔???還是被動怕傷害卻總在無意間傷害愛她(它)的人???

 

<2>電影末段遣返船望回碼頭上醒目出現"台灣光復"的標語布條,只是寫實當時的情景?!?還是諷刺可憐的現在???或是可怕的將來???

 

電影的意境可以有很多詮釋隨個人喜惡,也可以只是娛樂,或是久久不散的感觸...................

 

 

 

回到現實世界~~~自以為是"享受"馬上好的溫水青蛙們,您已把自己連同我的命運"BOT"給馬了

還要再等他把我們"BOT"給中國嗎????????

 

 

 

 

 

相關連結:

《海角七號》電影官方部落格

*田中千繪の秘密聊聊*